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王运阅读旨趣探微以湘绮楼诗文集王志卷为例(2)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 “为学当治经”阅读教育论 阅读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普遍方式,是对精神生产力的不断开发,更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展抱负。身为知识阶层的

2 “为学当治经”阅读教育论

阅读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普遍方式,是对精神生产力的不断开发,更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展抱负。身为知识阶层的文人学者,对于知识的汲取与学习,常视为人生生涯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树立超脱与豁达的阅读志趣。

王闿运特别重视经学著作的阅读,认为经是治世根本,通经是读书人立世之本。“去圣久远,故必依经以自立”[12]。所谓“通经”,即深刻领会经书的社会盛衰治乱之理,人生安危进退之据,并专论《为学当治经》,强调“学能通经,自知文体”。1879年,王闿运在成都尊经书院开经典阅读之学风。他为尊经书院书联:“考四海而为隽,纬群龙之所经。”[13]其授经广泛,含设对《易》、《诗》、《书》、《礼》、《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尔雅》、《说文》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并悉心教导诸生通经之法,认为治经要沿着先读经后说经的路径循序渐进,通过阅读充分领略经文文本的含义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阐明文本所隐含的“微言大义”。同时,阅读不同的经典,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先通文理乃后说经,经文通而经通,章句之学通然后可以言训诂义理……夫读《易》当先知一字有无数用法,读《尚书》当先断句读,读《诗》当知男女歌咏不足以颁学宫、对君父,一洗三陋乃可言《礼》。《礼》明然后知《春秋》。”[14]治《易经》的关键在于“识字”有数义;治《尚书》要先断句读;治《诗经》则要关心民风民俗;治《礼》则要在践中习礼,注重践履之功。在尊经书院的经典阅读教学中,王闿运还常以“议论砭当世”,激发院生关心国家时政。在《尊经书院初集》收录的课艺中,有不少关于院生关切时事、心怀天下的诗作。杨锐曾写下《恭拟克复乌鲁木齐露布》等诗,赞誉左宗棠收复新疆、振作国威之举。在王闿运的影响下,书院院生不再是只顾帖括之学的颓废士子,而是养成了忧患国运的学术品格,敢于读思结合,抨击时弊,这种风气给晚清四川书院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蜀学学风的转变也起到了振衰起弊的作用。“王闿运所讲今文经学……对封闭落后的四川无疑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学院学生不再是蒙头读死书,开始注意时事,学习致用,研究社会,抵制列强侵略,但言变法图强”[15]。

王闿运还以自身的人生体会说:“年近五旬,当去世俗之见,莫若于经书中寻求治理,此金石之言。”[16]他对《周官》和《春秋》评价甚高,认为《周官》治世,《春秋》拨乱反正,是经世应时的首要典籍。他说:“治世备于六经,其最著名者《周官》、《春秋》,一文一质,一极治一极乱。……文质相救,各因其世。”[17]相对而言,他更为推崇《春秋》,将研习《春秋》视为毕生之学问。尝言:“《春秋》拟《易》而作,圣人之极功,终身研之而不能尽。”[18]在其书院教学中,《春秋》亦是讲授之重点,为了便于更好地领悟《春秋》大义,王闿运不但辛勤讲授《春秋》经义,还组织刊刻《春秋》经书,“手书《春秋》经,分为三卷,以张三世也,令书局刊之”[19]。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经典,王闿运于上任之年的五月即“发银百两,与孙、任谋开书局”,开设尊经书局,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尊经书局刊刻书籍百余种,版片数万个,不仅刻印历代经史词章的典籍类书籍,如经王闿运校对的《今文尚书》、《南史》、《北史》、《说文解字句读》、《神农本草》等十多种,还刻印书院师生的著作,如王闿运的《礼经笺》、《尔雅注疏》、《八代诗选》、《夜雪集》等十种一百余卷均付局刻版印行,广为流传。他还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记下读书心得,不能抄袭陈文或请人捉刀代笔,由他亲自审改评定。学生在经史词章方面的优秀文章被收录起来,刊为《蜀秀集》,以后续有《尊经书院初集》、《二集》、《三集》。这一创举极大地坚定了学生潜心钻研的信心,好学之风蔚然兴起,还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促进了学术发展。钱基博云:“厥后廖平治《公羊》《谷梁》《春秋》,戴光治《书》,胡从简治《礼》,刘子雄、岳森通诸经,皆有师法,能不为阮元《经解》所囿,号曰“蜀学”,则闿运之以也。”[20]

3 “治经必先习礼”的阅读方法论

“礼”是社会等级关系在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上的反映,作为在礼制熏陶下成长和生活的王闿运,也很重视礼。他在《论习礼》中说:“治经必先知礼,经所言皆礼制。唯讲礼倍难于古,故自汉以来,唯重《礼》学,《官》例是典制本原,《礼记》推其宜变。诸经所言,有明见三《礼》者,引而释之;有不见三《礼》者,旁推以通之。余所著八笺,略发其例矣。”[21]群经所要表达的,都是礼制。阅读经典与为经学作笺注的原则为:群经的内容中所讲的礼制,若是在三礼中已有具体的内容,就用三礼中的内容来解释经文的意义;若是群经的内容没有三礼具体谈到的礼制,就用旁推的方式以求了解经文所要表达的礼制,并自称对经学所作的笺注都是为了发明礼制的条例。王闿运认为诸经所言皆是礼,礼的内涵是经学的根本,但并不是要复古礼而是期盼在经典中寻觅出似“礼”一样的救世良方。在晚清经学阵营中,王闿运重《春秋》,宗《公羊》,无疑是今文学派之一员,但是他又汉宋兼采,不拘古今,超越经学古今流派之藩篱。《周官笺》的撰写也是出于对“礼”的重视,因为《周礼》一书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他将《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启导后世的治国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网址: http://www.qgltjj.cn/qikandaodu/2021/0622/887.html



上一篇:王运通经与治事观及其关系考
下一篇:通经催乳墨鱼肉

全国流通经济投稿 | 全国流通经济编辑部| 全国流通经济版面费 | 全国流通经济论文发表 | 全国流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全国流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