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舆论纸币对理解报刊的内在规律的价值与意义(4)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新闻工作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作为党内对新闻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新闻工作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作为党内对新闻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是在人类在与自然斗争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让事实说话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力量的真正来源。

四、结论和启示

回到这篇论文的主题,我们探讨的是报刊的“内在规律”。上文提到,报纸和纸币一样,一旦产生以后,就会遵循自己独立的发展规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象一粒植物的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生根、发芽、长大,这一过程遵循植物内在的生长规律,外界可以干扰,但无法剥夺。

马克思在提出报刊的内在规律的时候,主要指的是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这时正处于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他特别重视并热烈歌颂言论自由和自由报刊的价值,反对任何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的观点。他说道:“人类精神应当根据它固有的规律自由地发展,应当有权将自己取得的成就告诉别人,否则清新的河流将会变成一潭恶臭的死水。”因此“报刊不经过渊源于其本质的必然发展阶段,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报刊”。但是马克思高度肯定言论自由,是从人类精神表达不应受到外来限制的层面上来说的,是一种理想或者说应然的状态,在现实的实然世界里,这种限制又是无处不在的。因为每个人表达的观点和意识实际上是他真实生活状态的反映,人们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因此现实的不平等就会在舆论中反映出来。中年时期的马克思开始逐渐重视这些美好理想在现实中的实现。他认识到,所谓的“天赋权利”是有其真实的现实基础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自由和平等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产物而已”。

在用纸币比喻报刊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已基本构架起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新世界观的指引下,马克思、恩格斯将报刊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放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同时也从一个历史的横断面去考察,因此,报刊的“内在规律”是由报刊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所决定的,这个规律就是:报纸作为人类精神交往最基础的形式,它从物质交往分工而来,但是同时也遵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物质交往的基本规律。现代报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舆论市场的巨大变革而产生的,它服务于这种需要,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报刊的价值取决于对公众舆论的正确反映,要以社会舆论作为自己的根本遵循,如果背离、歪曲和误导舆论,最终会让自己变得一钱不值。

类似于把报纸喻作舆论的纸币,马克思在分析新闻自由概念时,也把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品经济和货币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他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这一观念的内在一般认识上,而是在它之外去寻找物质上的原因。在马克思看来,因为价值规律要求交易双方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等价交换,所以“货币制度,事实上是平等和自由的制度,而在这个制度更详尽的发展中对平等和自由起干扰作用的,是这个制度所固有的干扰,这正好是平等和自由的实现”。

新闻自由理论是伴随近代报业产生而兴起的西方新闻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被誉为具有普世的价值。在马克思眼里,自由观念是建立在商品基础上的观念,因此,“资产阶级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就必然要取得自由讨论自身利益、观点以及政府的行动的可能。他把这叫做‘出版自由权’。……而这是自由竞争的必然后果”。有一次他更直截了当地说:“出版自由,不同意见的自由斗争就意味着允许在出版方面进行阶级斗争。”

由于舆论总是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产物,因此舆论本身是各种话语的博弈,现实社会的阶级性决定了报刊的政治性。马克思认为,从一个社会的总的情况来看,“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而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因此新闻自由其普世价值的外观也是包装起来的。

可见,习惯或是擅长于从经济角度来分析社会现象,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成熟时期思想方法的基本特征。“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这句话,虽然只是一个比喻,但是它揭示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眼中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之间的内在关联,反映了他们分析媒介和传播问题的唯物主义立场和方法,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逻辑和特征。因此,用这一表述来透视马克思所谈的报刊的内在规律,笔者认为具有相当的适恰性。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网址: http://www.qgltjj.cn/qikandaodu/2021/0722/909.html



上一篇:达彦平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下一篇:岳父的心愿

全国流通经济投稿 | 全国流通经济编辑部| 全国流通经济版面费 | 全国流通经济论文发表 | 全国流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全国流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