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分城镇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探析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引言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险服务的重要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

1 引言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险服务的重要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同时也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人口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和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中国人口死亡模式由 1949年前的“高死亡,低寿命”,转变为“低死亡,高寿命”。同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趋于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从 1982年的 7.6%上升到 2008年的12%,其人口数已达到了 1.6亿。现在的老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更加长寿,在健康寿命延长的条件下,老年人不啻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蔡昉,2009),还是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的主要群体。因此,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加大、社会保障需求的增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分年龄人群的预期寿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文献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5年)利用 1982年、1990年、2000年和 2005年 1%人口调查资料,已给出相应年份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但是,目前还尚未提供一些年份分城乡和分年龄性别的预期寿命。为弥补该数据的不足,本文估计了相应年份分城乡年龄性别的预期寿命。考虑到现使用 2005年预期寿命已不能反映当前的人口实际情况,本文估计了 2009年全国城镇、乡村分年龄性别的预期寿命。

2 平均预期寿命估计

2.1 城镇、乡村平均预期寿命估计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估计是通过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定这一代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估计中,由于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完整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实际计算时,通常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批人死亡率水平,假定当前的年龄别死亡率保持不变,计算一个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估计是由生命表 (刘铮,1980)提供的,生命表以年度年龄别死亡率为基础计算。在生命表中,分年龄的预期寿命是指精确年龄 x岁之后的平均生存年数,当年龄为 0岁时平均生存年数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估计。

用人口普查和 1%的人口调查数据分年龄性别的死亡率可计算生命表,进而得到全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估计。在计算生命表时,首先遇到问题是普查登记的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数是否准确可靠。就中国死亡登记生命统计的现状来看,人口普查和大样本的人口调查中的死亡登记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也同样也存在着死亡漏报的问题。(张为民,2003)通过对标准化死亡率的分析和年度公布的其他来源的数据比较,估计 2000年死亡人口的漏报约为 8%,由此估计的 2000年的粗死亡率为 6.4‰,并对 2000年的年龄别死亡率进行了修正,以此计算生命表,估计了 200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同样情况,考虑到漏报,(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5)估计 2005年的粗死亡率为 6.51‰,用该结果对 2005年年龄别死亡率进行修正,估计出相应的全国分性别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文为了保持与上述估计数据结构的一致,利用人口死亡的间接度量模型:Logit变换(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91),根据上述年份死亡率调整的幅度,对相应年份城镇乡村的死亡模式进行了修正,并估计出相应年份城镇乡村分性别年龄的预期寿命,估计结果见表 8 -表 10。限于篇幅,表中预期寿命按 5岁间隔开列。

2.2 2009年全国城镇、乡村平均预期寿命估计

2009年全国城镇、乡村平均预期寿命的估计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年度调查分性别年龄的死亡率计算生命表;二是用历史数据进行估计。即用 2000年和 2005年的生命表,按 2000-2005年预期寿命的变化幅度,通过Logit变换估计 2009年平均预期寿命。本文通过对 2006-2008年度全国 1‰调查分年龄性别死亡数据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2006-2008)的分析,直接计算的当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7岁,比2005年的平均预期寿命 73岁增加了 4岁。通常,预期寿命超过 70岁以后,年均递增 0.3岁左右,而 2006-2008年的数据显示预期寿命年均递增 1岁。这说明年度调查数据死亡人口存在漏报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评估。考虑到年度调查死亡数据,若按城镇、乡村性别年龄划分,样本量偏少,计算的生命表易产生较大偏差。因此,本文采用方法二,按照 2000-2005年预期寿命增幅估计 2009年人口生命表和预期寿命。即将进行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会得到最新的生命死亡登记资料,而本文估计的 2009年生命表也有利于 2010年人口普查死亡登记数据的评估。2009年的估计结果见表 11。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网址: http://www.qgltjj.cn/qikandaodu/2021/0318/797.html



上一篇:人才争夺需处理好人才和人口的关系访发改委城
下一篇:新时代背景下的流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全国流通经济投稿 | 全国流通经济编辑部| 全国流通经济版面费 | 全国流通经济论文发表 | 全国流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全国流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